骨髓穿刺术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4-07-12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通过抽取骨髓作细胞学、细菌学或寄生虫检查的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学习目的】

  1. 掌握骨髓穿刺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 熟悉骨髓穿刺的术前准备;

  3. 掌握骨髓穿刺术的操作方法;

  4. 掌握骨髓穿刺术的注意事项;

  5. 了解穿刺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适应证】

  1. 各类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随访;

  2. 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

  3. 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可作骨髓培养,骨髓涂片找寄生虫等;

  4. 部分恶性肿瘤的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瘤等;

  5. 了解骨髓造血机能,指导抗癌药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6. 骨髓干细胞培养或骨髓移植。

【禁忌证】

  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出血倾向的患者。

【器械准备】

  骨髓穿刺模型、骨髓穿刺包(包括骨穿针1枚、消毒孔巾、消毒纱布、标本容器等 )、无菌手套2副、弯盘1个、局麻药(利多卡因100mg)一支、10ml或20ml的干燥注射器各1支、消毒液(碘伏)1瓶、砂轮1枚、油性画线笔1支棉签1包、胶布1卷、载玻片、推片等。

【术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史,向患者和(或)法定监护人详细说明骨髓穿刺的目的、意义、安全性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简要说明操作过程,解除患者的顾虑,取得配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等。

  3.核查器械准备是否齐全。

  4.术者及助手常规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

【操作步骤】

  1. 体位:髂前上棘或胸骨穿刺取仰卧位,髂后上棘穿刺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棘突穿刺取侧卧位或坐位。

  2.穿刺点定位:①髂前上棘穿刺点,在髂前上棘后1~2cm处,操作方便,易固定,危险性小;②髂后上棘穿刺点,在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处(图2-1-17),此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容易刺入;③腰椎棘突穿刺点,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④胸骨穿刺点,在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1、2肋间隙的位置,胸骨较薄(约1cm),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由于胸骨骨髓液含量丰富,仅适于其它部位穿刺失败后。

  3.消毒:用碘伏在穿刺点部位,自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解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并铺消毒孔巾。

  4.局部麻醉: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皮下、皮内直至骨膜浸润麻醉。

  5.骨髓穿刺: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适当的长度上(髂骨穿刺约1.5cm,胸骨穿刺约1cm)。术者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并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向骨面垂直刺入(胸骨穿刺应与骨面成30º~40º角)旋转进针,缓缓钻入骨质至阻力感消失,穿刺针能固定在骨内,示针尖已达骨髓腔。此过程也可在小儿骨髓穿刺腿模型上进行操作(图2-1-18)。

gscc01gscc02

  图2-1-17 骨髓穿刺术

 

gscc03

图2-1-18 小儿骨髓穿刺腿模型

 

  6.取骨髓液:拔出针芯,可见针芯前段表面有少许血性液体,提示可能是骨髓。接上10ml或20ml的干燥注射器,缓缓用力抽吸。患者此时可感到一种轻微锐痛,随即可见少许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内,若作血细胞学检查,仅需骨髓0.1~0.2ml即可,将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立即涂片数张,以免发生凝固。作骨髓细菌培养或找狼疮细胞,则应抽取1~2ml送检。

  7.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堵塞或干抽,此时应重新插入针芯,稍加旋转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带有血迹,再接上注射器抽吸,即可取得骨髓。如反复改变深度均未成功,要考虑有无骨髓纤维化的可能,可换另一穿刺部位。

  8.抽毕,插入针芯后拔针,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按压1~2分钟,胶布固定。

【术后处理】

  整理用物,医疗垃圾分类处置,标本及时送检,并作详细穿刺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骨髓炎。

  2.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时用力不宜过猛,尤其作胸骨穿刺。

  4.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断针。

  5.一次穿刺失败时需重新穿刺,若穿刺针管内染有血迹,则应更换穿刺针再穿,否则可导致所取骨髓液凝固,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6.骨髓造血组织分布不均,有时需多次从不同部位抽取骨髓液检查,方能协助诊断。

  7.多次干抽时应进行骨髓活检。

  8.穿刺时应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脉搏、血压,如发现患者精神紧张、大汗淋漓、脉搏快等休克症状时,立即停止穿刺,并作相应处理。

  9.穿刺后注意局部有无出血,一般静卧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