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特色
中心实现了临床实践课程体系与临床学科的协同发展,形成鲜明的特色。
1.形成“一条主线、两种手段、三个理念、四类模块”的临床实践教育新教学模式与新课程体系。
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主线(一条主线);将“临床模拟手段”和“临床真实手段”二者有机结合(两种手段);以“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态度、严密方法、严格要求)” 、“三早”(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为教育理念(三个理念)将临床实践教学拓展至基础到临床医学教育全过程,全程指导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实施;并创建以早期素质教育课程模块、诊断学技能课程模块、临床基础技能课程模块、临床综合技能课程模块(四类模块)为核心的“以临床能力为导向的多学科、阶段性、模块化、开放式临床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医学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综合采用“模拟教学法”、“床边教学法”、“授课法”、“PBL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实践教学,临床教师在带教过程中将“临床模拟手段”和“临床真实手段”有机结合,按照“理论与技能示范教学-初次模拟训练-录像分析总结-再次模拟训练-进入临床实际操作”的教学步骤,强化与规范学生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由初级到高级分阶段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促进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
同时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教材,包括编写出具有特色的《医学实习生技能手册》、《临床实习技能考核手册》、《医科实习生临床技能手册》、《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教程》等教材。
2.实行“三段式”临床能力考试方法改革,科学、系统评价医学生临床能力。
在学生桥梁课程学习阶段,培养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完成问诊与体格检查的基本技能的考核,同时辅助以多选题、问答题等形式的理论考试;在学生临床见习阶段,以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核(OSCE)的形式开展实习医生资格考试,采用12~14各站点的形式考核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在实习阶段采用真实病例结合专家面试的形式进行毕业生综合技能考试,考核学生处理病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诊疗方案的临床工作能力。
3.适应全球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趋势,建成设备与管理一流的开放式临床技能中心,实现了“五个统一”的管理模式。
与临床实践新教学模式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突破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壁垒,将原来依附于各临床医学院及其下属各专科的教学实验室进行统筹规划和重组扩建,建设含盖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神经病学、麻醉学、急救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现代化临床技能中心。中心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根据教学大纲统一安排教学任务、统一协调临床师资、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管理仪器设备、统一临床技能考核标准(“五个统一”),使学校临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真正实现“一体化”。中心实行开放式、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实现网上辅助教学的功能,实现教学资源统筹调配和共享,节约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中心在课程体系建设和临床实践教学中也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继承和发扬中山医科百年优良传统,构建临床技能教学新体系
本中心继承和发扬中山医科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与校风,创建了临床基本技能、临床专科技能、临床综合技能三个训练平台,形成了临床技能训练分阶段、全方位开放式、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主要包括内科诊断学基本操作技能、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急救基本操作技能、影像诊断基本技能、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等。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是临床教学的重点,这个平台以模型、动物、学生自身作为训练对象的主体,强调基本技能规范化操作。
首先,由老师用模型或者对动物实施手术等示教,然后通过学生相互练习、老师辅导,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基本技能操作要点。
其次,组织学生自行研制或部分改造教学模型,如外科的“消毒铺单”简易模型、“切开-缝合-打结-剪线和换药-拆线一体化”模型、妇产科的“分娩胎儿”模型等,进行相关临床技能训练,既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综合素质,为今后的临床与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有计划、合理地安排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内容主要包括内科体格检查、外科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操作、影像学阅片、心肺复苏以及护理操作等等。利用业余时间开展集中培训、技能操作比赛等多种形式反复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其基本临床技能操作水平。使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贯穿于临床教学全过程,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之间架设一道沟通的桥梁,并与国家的执业医师考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制度很好地衔接。
第四,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形式,客观评价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以加强和指导学生临床技能训练。
(2)临床专科技能训练平台:主要包括有关患者隐私和有创性的各种专科操作技能,如妇科检查、产前检查、分娩机转,前列腺检查、男生殖系统疾病检查和各种穿刺技术等,不宜在床旁直接进行教学故需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心进行训练。为毕业后继续教育打下基础。
(3)临床综合能力训练平台:主要培养、训练学生的医患沟通综合能力,疾病应急、急救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只能根据临床教学实际中中常见的案例、病例,利用HPS/ECS等高级生理驱动型模拟系统和标准化病人(SP)协助完成。
临床综合技能强调“启发式教学”和“回顾式教学”结合,“以新型教学方法的创建带动教学改革”的理念,率先在国内搭建以生命周期为依据,创建“简短理论讲授+分组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录像回顾讨论”的新型授课模式。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开放式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
(1)在教学内容方面,坚持“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原则。
(2)在教学方法方面,坚持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应用多种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对临床实践操作的主动学习兴趣。
(3)在教学手段方面,坚持模拟教学和床边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利用模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采取网络资源库、虚拟训练系统等先进的仿真手段反复训练基本临床技能,为床边实践操作打下前期基础。
(4)在时间安排方面,利用临床基础课和见实习阶段的课时,坚持课内实践与业余训练相结合。制定了定时开放技能训练室和预约开放使用的规章制度,并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或者比赛,为课内学习之余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了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5)在考核方式方面,坚持知识考核和能力评价相结合。采取多站考试考核的形式,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6)在成本效益方面,坚持节约教学资源和提高办学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统一安排”与“预约选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临床技能训练时间的开放,有效地克服了开放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忙闲不一”的现象,充分发挥了教学资源的效益。
(7)在教学资源方面,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联合各个附属医院的“技能实验室”和“临床技能中心”,充分利用校园网的有利条件和临床技能中心网站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打破时空的限制,从而实现了“场地的开放”、“仪器设备的开放”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开放”,有效地克服了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中心通过网络全程向师生开放,学生可随时来开展各学科临床技能操作演练,并且能通过网络查询各个学科资料,对于学有余力和长学制学生,还可以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参与临床科研课题或动物实验研究,既可强化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又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严谨治学,科学管理,实施全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中心始终坚持“严谨治学”即严肃对待教学工作,严密组织教学过程,严格要求学生;坚持专家教授“传、帮、带”,“高标准、严要求” ,长期实行脱产老师带教制度;坚持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医疗、教学与科研,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协调发展,依托学科优势,形成了一支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临床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临床师资队伍。
中山大学临床技能中心包括设在校本部的临床技能中心大平台和承担临床教学的三所附属医院的临床技能实验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统一安排技能训练课程,统一制定规章制度,统一管理和购置模型与仪器设备,目前,信息化网络建设使整个中心的运行和管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中心还制定了全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按照不同的教学环节,制定了不同的质量标准和考核评估标准,形成了由教学管理人员(主管教学院领导、教务部)、专家(教学督导组专家、同行专家)及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评估体系,定期开展教学评估,既有明确的激励机制,又有严密的制约机制,确保了教学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保证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