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定位与规划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7-03-25

一、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十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导向;树立了“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合力支撑的发展思路。学校正在努力推进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现在,中山大学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建设成为“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教育方面,学校进一步突出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加快推动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德育与智育、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五个融合”为特征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形成并强化了“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观念,不断提升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优质教学科研资源的投入,使得“厚基础、宽口径、重个性、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得到拓展,服务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办学理念,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步伐。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弘扬“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学风。坚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升质量、扩大规模、规范管理为目标,深化改革,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推进分类培养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科教融合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完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动硕博贯通培养,推动课程培育和科研训练结合,加大研究生国际交流资助力度,大力提升研究生科研水平,培养学术精英;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加强行业实践和职业能力培养,培养行业领袖人才。 强化培养单位主体责任,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更高质量发展。  

二、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的定位

  中心以学校办学的目标作为总目标,并根据中心的长远发展和战略进行了新的定位和规划。临床技能中心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建立具有中山大学特色的人才创新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多模式,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不断完善临床技能学科知识体系,为医学生、临床医生以及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科学化、标准化的临床技能教学、培训和认证来提升他们的执业能力,从而为广大病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总体目标定位:国内领先、国际有重要影响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单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为医学生、临床医生及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临床技能教学与培训服务。

  学科方向定位:深入研究临床技能的教学与培训的方法,创建和完善临床技能各学科知识体系,依托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优势临床学科资源,着重建设好临床基本技能、临床综合技能、急救医学专项技能、动物外科手术技能四个培训平台,加紧建设微创医学专项技能培训平台。

  实践教学定位: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的作用在于训练学生的基本临床技能、临床专科技能和综合临床技能,为今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同时也为今后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培训作前期准备;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和长学制的学生,通过在临床教学实验室中利用标准化病人(SP)、高级综合模拟人等生理驱动仿真模拟人进行综合临床能力训练、麻醉等临床医疗高新技术实践以及腔镜动物实验等,为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的定位是:在“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引领下,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名医/骨干医生为根本目标,坚持“三基三严厚基础,三早两强强能力,三个融合扬个性,全程导学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坚持“以学生为本,融知识传授、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职业素养教育于一体,以基本临床技能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医学临床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临床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合格医学人才”。

三、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规划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充分遵循医学教育教学规律,紧跟国际医学技能实践教学领域的顶端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优势临床学科资源,充分掌握和研究医学虚拟技术,深入研究临床技能实践的现代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努力办成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的临床技能教学培训和考核认证单位。

  (1)构建新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体系

  构建“以提高临床技能操作能力为主线,以基本临床技能操作、专科临床技能操作、综合临床技能操作和临床创新能力为基本内容,建立基本临床技能训练平台—综合临床技能训练平台—OSCE考核平台/PBL教学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将基本临床技能训练贯穿临床教学全过程,分阶段、全方位开放式、循序渐进的临床实践教学新体系”。

  根据当前医学临床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中山大学医科自身临床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整合临床技能中心的资源,整合和优化临床技能教学内容,涵盖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总论、外科学、外科手术学、医学影像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急救医学、麻醉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科学等多个学科,按照学习的基本规律和临床医学学科的特点将临床各项技能操作区分为基本临床技能项目、临床专科技能项目和临床综合技能项目,使学生在临床教学和实践过程中能够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地学习并逐步掌握或者熟悉各项操作技能,利用模型等教学资源具有可重复性的特点进行反复训练,并很好地与当前国家的执业医师考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相关制度接轨。

  (2)以基本临床技能为重点,开展临床技能模拟教学

临床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结合当今医疗市场和医疗体制的现状,将临床技能教学区分为床边教学和模拟教学两种方式,前者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临床技能教学的主要方法,后者指利用模型、动物、标准化病人和学生自身等教学资源在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进行教学,是临床教学的重要辅助方法,为床边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以教学环节管理为切入点,进一步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严格执行中山大学实验教学有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了主管校院领导、教学质量督导组、教学管理部门、教研室和学生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组等五级监控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教学环节管理保证质量管理措施到位,以教学环节管理为切入点,按照临床见习、生产实习及考核考试等不同的教学环节,制定了不同的质量标准和考核评估标准,在管理中特别注重发挥中心以及相关教研室的主导作用。例如:有临床教师选拔条件及培训制度,带教工作中模型设备使用记录等;制订了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实施了临床技能带教老师模型设备使用的培训,并从带教老师资格、实习医师准入制度、教学考评等各方面对临床技能实验教学进行了规范,并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开展评教评学工作,奖罚分明。

  (4)推进临床技能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从师资队伍建设的机制着手,实行理论课教师、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的教师一体化,重视教学梯队建设,承传中山百年医科教学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三基三严厚基础,三早两强强能力,三个融合扬个性,全程导学求创新”的办学理念。尤其是将临床技能中心结合“三早”教学理念,经过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科研、接触社会,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坚持实行脱产老师带教制度;坚持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医疗、教学与科研,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协调发展。依托学科优势,形成了一支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临床教学、结构合理、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互通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队伍,为中心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加强临床技能中心的硬件建设

  设立临床技能中心建设的专项经费并实行立项管理,建立起仪器设备购置经费的保障体系,保证设备购置经费足额到位。健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行开放管理,开展网络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水平。改进实验设施,改善实验环境,广泛开展师生安全教育,为高水平合格医学人才和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人性化、安全、环保的实验条件。

  (6)实现资源共享,合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在临床技能中心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将教学、医疗、学科三位融为一体,实现教学与医疗、科研相互协调,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协调,打造结构合理、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理论教学与临床技能教学互通的临床教学队伍。通过打通各附属医院原有的诊断学教学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临床和科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合力建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