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医学教育中往往存在着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学生人数多而动手机会少、教学医院医疗纠纷增多、医疗环境不佳、重技能而轻素质等现实问题,而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为克服以上问题,我校建立新的临床实践课程体系。
中心以学生为本,融职业素质教育、知识传授、技术训练、能力培养于一体开展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初步形成了涵盖医学全过程的“以临床能力为导向的阶段性、模块化、开放式临床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其核心为“四个教学阶段,四类课程模块”,随教学阶段的深入,采用逐步深入提高的课程模块,实现职业态度、沟通与诊断技能、基本操作技术与临床思维、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早期素质教育课程模块,开展“三早”(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社会、早期接触科研)教育,注重医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态度的培养;
在基础—临床桥梁阶段:实施诊断技能课程模块,强化医患沟通与诊断技能(收集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判读)培养;
在临床见习阶段:实施临床基本技能课程模块,强化诊疗技术的规范性、诊断技能的初步应用与综合临床思维培养;
在临床实习阶段:实施临床综合技能课程模块,关注临床能力综合运用,包括管理病人的能力、诊断能力、医疗决策与执行医疗决策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
临床实践课程体系一览表
【实验(践)课程】
一、早期素质教育课程模块
本模块注重医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态度的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结合《医学导论》、《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实施以职业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为目的的“三早”教育,按要求完成论文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经专家评审认可后,可获得1门选修课的学分。
“早期接触临床”:实施“预见习”活动,组织1~2年级的医学生早期进入临床实践基地、技能中心实验室、基层医院等早期感受感受医生、感受病人、感受医院、感受社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社会处责任感。
“早期接触科研”:通过学生业余科研、暑期科研、科研助理计划等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科研能力。
“早期接触社会”:每年开展大量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例如;与黄埔区长洲街、渔珠街区委等开展健康服务直通车、爱眼日活动服务、医学伦理“爱心实践”、CDC行动计划、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卫生普查与社会调研等,让学生及早深入社区,服务社会,感受医学的神圣使命。
二、诊断技能课程模块
本模块注重医患沟通与诊断技能(收集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判读)培养,开展《诊断学》与《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在诊断技能教学中,增加问诊与沟通技能的教学时数,提高学生问诊技巧以及与病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能力;实验诊断学在保证经典项目的基础上优化实验项目,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实验诊断的概念性、普遍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要求会开检查单、会看检查单、会分析检查结果(简称“三会”);在物理诊断学教学方面,借助技能中心的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模型等加强体格检查技能教学,同时还通过实践基地丰富的病人资源,保证学生能学习到各类疾病的典型症状与体征;在影像诊断技能教学方面,探索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整合多所实践基地的影像图像电子资源,开展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
三、临床基本技能课程模块
本模块注重学生临床基本诊疗技术的规范性、诊断技能的初步应用与综合临床思维培养。创设多学科的“临床基本技能”课程群,包括12个学科的临床见习课程。根据各学科见习教学目标与要求设置相应的见习教学项目,包括基本医疗操作项目与典型病例临床思维教学项目。
临床技能操作项目学习的主要场所包括中心主体实验室与实践基地,将“临床模拟手段”和“临床真实手段”有机结合,按照“理论与技能示范教学-初次模拟训练-录像分析总结-再次模拟训练-进入临床实际操作”的教学步骤,强化学生的各学科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尤其是有创性项目或有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的项目(如各类穿刺、急救与复苏技术等)。
典型病例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临床实践基地,主要采用床边教学方法(含典型病例示教、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等)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有机地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同时,学生还可借助中心网站中丰富的多媒体案例视频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多学科轮回见习临床基本技能课程群为独立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块,包括12个学科的必修课程:内科学见习、外科学见习、妇产科学见习、儿科学见习、神经病学见习、精神病学见习、传染病学见习、肿瘤病学见习、耳鼻喉科学见习、眼科学见习、皮肤病学见习。
四、临床综合技能课程模块
本模块注重临床能力综合运用,包括管理病人的能力、诊断能力、医疗决策与执行医疗决策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创设多学科的“临床综合技能”课程群,覆盖13个学科的临床实习课程。学生在各学科进行临床实习,每人管理6~8张病床,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所管病床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一切医疗相关活动,包括出入院管理、沟通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病程首记、完整病例书写、病情观察与病情记录、开出医嘱、执行医嘱;同时参与病房的一切日常医疗活动如进行交班、查房、病例讨论等,通过实习锻炼学生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中心还通过模拟教学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实习生多项临床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围绕急救、重症监护、内科、妇产科、儿科综合技能,利用HPS、ECS等高级生理驱动模型和标准化病人(SP),将临床的常见病例开发成教学案例,通过业余时间的开放教学,进一步培训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急救处理能力、疾病综合诊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通科实习“临床综合技能”课程群包括13个学科的临床实习课程,其中,7门必修课程有内科学实习、外科学实习、妇产科学实习、儿科学实习、神经病学实习、传染病学实习、社区卫生保健实习; 6门选修课程有放射诊断学实习、肿瘤病学实习、耳鼻喉科学实习、眼科学实习、皮肤病学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