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结构状况
中心注重基础医学实验队伍的建设,在人员组成、层次、结构和数量上科学、合理,以满足中心正常运转的需求。这是使本项目顺利进行的保证。
【中心实验队伍组成模式】
中心人员基本由三部分组成:实验教师(含主讲教师和任课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含管理人员)、技术工人。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各功能实验室设主任和副主任各1名。中心主任由学院提名、学校任命, 中心副主任和各功能实验室主任由中心提名、学院任命。根据工作量,每功能实验室配备4~7名实验技术人员。中心的教学与管理队伍采用固定编制、流动编制及聘用制相结合的用人机制。
中心领导力量强:中心主任由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黄曦教授担任。黄曦教授学术水平高,热爱实验教学,管理能力强,他全面负责中心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根据科学发展趋势制定实验室发展规划,促进实验教学的发展。2名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分别负责实验中心实验设备的购置、管理以及实验大纲的制定和实验教学的实施工作。各功能实验室主任聘请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且来自相关学科。主任、副主任都为教学和科研人员,同时承担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指导工作。他们的学术背景能够使实验室的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在高质量完成实验教学同时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持。
高素质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各实验课程负责人均通过公开招聘、由具有博士学位并具海外留学(或境外工作)经历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实验指导教师(含专、兼职)从事实验教学与研究工作,其中主讲教师是课程教学和教改的骨干,负责对任课教师和助教的指导,对课程的教学质量负有责任。实验指导教师在基础医学院公开招聘,形成了一支以坚实的科研基础为依托、由热心基础医学实验课教学的教师组成高素质师资队伍。鼓励理论课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实验教师兼任理论教学,实现两类教师与教学的融会贯通, 实验教学核心骨干相对稳定,形成动态平衡。实验教师可兼任课程主持人,参与教学与科学研究。
中心大力推行聘请研究生做助教的制度,并要加强管理和教学指导,保证教学质量。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全部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负责实验前后的准备、实验设备的研制、实验技术的开发、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及中心日常工作的管理等。
目前,中心有专职教师和实验人员总人数118人,兼职17人。其中正高职称21人(其中1人为长江学者)(17.8%)、副高职称26人(22.1%)、中级49人(41.5%)、其它22人(18.6%);有博士学位52人(44.1%)、硕士学位28人(23.7%)、学士学位10人(8.5%)、其它(大专、中专学历)28人(23.7%);平均年龄约39.2岁。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素质高、责任心强、精力投入、热爱实验课教学、勇于改革创新的教师和实验技术队伍已成为中心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教学的中坚力量,这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为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教改措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中心有科学合理的人员培养与培训计划】
中心一直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后续梯队的培养工作,将师资队伍建设列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每年都根据国内外先进医学知识与技术的发展制定对不同人员的培训计划,优化学术梯队结构,壮大师资队伍,加强后备梯队的建设和中青年人员的培养,以保证中心实验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中心人员的培养与培训计划: (1) 中心制订常年业务学习计划;(2) 中心非常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为每位青年教师安排指导导师进行教学指导、听课,定期检查备课情况。每位课程实行开课前的预做与试讲制度,及时将意见反馈给青年教师,同时与相关教研室密切配合,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授课水平; (3)为中青年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深造机会,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实验人员参加国内、外召开的各类专业学术会议和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到兄弟院校交流和学习新的实验技术,以开拓视野; (4)鼓励和支持中心人员开设各种学术讲座。要求实验人员必须参加相关学科和课程的备课和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4)每学期中心至少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讲学2~4次, 以增进中心人员与学界同仁的学术交流,中心人员还要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学术活动3~5次; (5)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实验人员申报实验室软件建设项目和其他与实验教学有关的各级教改项目,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6)鼓励在岗人员在职学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提高师资学历水平,用2~4年时间使全部使中青年教师达到本科以上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