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发展历程
中山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的综合性研究型重点大学。医科教育是中山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140年的历史,其前身为成立于1866年的博济医学堂。博济医学堂是我国最早设立的西医学府,孙中山先生曾在此学医并从事革命活动。为了适应21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以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实施为契机,1995年9月原中山医科大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在国内率先对前期基础课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撤销了各教研室所属的实验教学实验室,组建成教学中心实验室,下设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室、形态学实验室、实验生理科学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承担我校医学14个专业、4个层次本科的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任务。2001年10月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校以后,新的中山大学决心以“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标准创建校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根据学科课程的特点,在资源共享的理念的指导下,对原有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课程进行了科学的优化整合,通过优质整合实验教学资源,重新组成了博彩公司排名 教学中心实验室,包括分子医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免疫学、遗传学)、形态学实验室(组胚、病理、生物)、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实验生理科学实验室(药理、生理、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和医用化学实验室。先后以世行贷款、211工程、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教学基地建设、985专项实验室建设计划等多种方式,累计投入3000万元进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实验室增添了一大批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增强了实验教学手段,改善了教学环境,提高了实验技术水平,为培养适应21世纪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实践性医学人才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技术平台。合校后,中心实现了实验室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于2005年3月正式成立中山大学基础医实验教学中心,成为中山大学三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之一,并按教育部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于2005年10月获广东省首批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6年9月被评为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在学校、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 在陈克敏等教授的带领下,本中心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了持之以恒、形成系统的基础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中心坚持“以实验教学改革带动和促进实验室建设”的理念,率先在国内组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大平台, 形成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五大模块,创建了“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创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了有特色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该体系中的代表性实验课程—实验生理科学和分子医学技能为全国首创的独立实验课程,正式出版具有特色的《实验生理科学教程》、《分子医学技能》等教材。我校是国内最先成功地创建教学中心实验室的医学院校之一,得到教育部与卫生部的肯定。先后获得卫生部、国家教委及广东省高教厅“高等医学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学校等多项教改课题资助,取得了一批有积极示范推广意义的成果, 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 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突出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促进了学校医科的精品课程建设(《生理学》、《人体寄生虫学》、《人体解剖学》、《药理学》于2004年和2005年分获国家精品课程);《实验生理学教程》教材被教育部评为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并写入了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白皮书。现在本中心设施齐全先进、实验教学团队优秀、管理体制规范高效、环境人文安全,已发展成为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单位之一,在全国已形成良好的示范和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