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模式

  中心以不断改革的思想,运用研究性教学的新理念,总结、推广成功的开放式、探索性实验教学经验,逐步探索和形成了“开放式、研究性”的实验教学新模式。在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有其鲜明的特色: ①建立与理论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涵盖基本型实验、应用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研究型、创新型实验等;②教学内容注重基础与临床的结合,融入医学科研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目更新率高;③率先提出并实施“实验寄生虫学”、“系解-局解相结合三段式解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为创新性实验教学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培养有实践和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实验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

  强化学生实验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所有常规实验均2~3人1组、1套实验仪器;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为3~5人一组,既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又注意到群体协作精神的培养。 
  中心推行“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优生优培”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重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为此,从2000学年度开始,我们对医科各专业学生进行了大面积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每一门实验课中均设“开放式、研究性”实验。目前,各实验室均已做到实验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实验内容的开放、实验人员的开放和实验教学管理的开放。
  中心实行开放式教学,如:人体解剖学课程安排手术科教师参加解剖学实验教学,从而促进基础与临床双向渗透,促进解剖学与临床医学密切联系,使实验教学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教研室还采用诸如讨论式教学、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导学习、安排学生参加暑期学生科研活动〔Summer Student〕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解剖学,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中心在学校开放实验室基金、中山大学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医教处)和基础医学院学生科研计划项目经费等多渠道的资助下,每学年、每门实验课中均大量开设“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每个实验室全面对学生开放,同时中心鼓励学生自带课题进行自主式探索研究。
  中心计划内教学任务应服从教学计划安排,每天可开放时间不得少于10小时。有的实验可实行阶段性全时开放或预约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