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学》实验教学大纲
|
|
|
|
|
|
|
|
|
贫血性疾病实验诊断1 标本采集、红细胞计数 |
掌握毛细血管和静脉采血法,了解不同部位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掌握显微镜使用和使用显微镜及改良牛鲍氏计数板人工计算血液中红细胞。毛细血管采血和静脉采血方法。红细胞计数方法。掌握细胞计数板的运用(充池、计数、 计算)。 红细胞计数手工显微镜法操作时,注意微量吸管的应用及质量控制,减少实验误差。 |
|
|
|
|
|
|
贫血性疾病实验诊断2 血红蛋白测定 |
掌握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等几种测定方法,血红蛋白的吸收波峰及其影响因素,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操作中注意试剂量及血量加样的准确性;标准曲线绘制、K值计算;分光光度计的应用;注意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
|
|
|
|
|
|
贫血性疾病实验诊断3 网织红细胞计数、贫血疾病病例诊断分析 |
掌握网织红细胞手工计数的操作方法,进一步认识贫血疾病血液中成份变化,及其在诊断中依据和鉴别诊断中应用。网织红细胞计数(试管法)注意血涂片制备的影响因素。镜下观察网红细胞时,选择红细胞分布均匀的部位进行,计数时首选M窥盘法,可提高效率和精确度,次选缩小视野法;贫血疾病病例分析(地贫、再障、缺铁、溶贫-----)。 |
|
|
|
|
|
|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1 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
掌握显微镜法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原理和方法,加深熟练手工基本操作,初步认识无染色时显微镜下的白细胞形态。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注意操作规范,尤其是称释液及血液吸量准确。溶解细胞及充池的时间不可太短及太长、遵守计数规则,减少误差;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注意干扰因素,如标本有凝块、含有核红细胞、巨大血小板等。 |
|
|
|
|
必做 |
|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2 白细胞分类及形态学检查、制片、染片 |
掌握血液制片、染片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各种白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的辩认,及其在临床血液疾病诊断中应用。血涂片制备和血细胞瑞氏染色。用低倍镜下观察WBC分布和染色情况;在血涂片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染色好的区域用油镜分类,计数;形态检查应注意白细胞大小、形态、细胞核、细胞质、中毒颗粒,棒状小体、异形淋巴、浆细胞;注意有核红细胞、血小板、寄生虫;分析不同病因感染时,白细胞出现的变化(细菌、病毒、结核等)。 |
|
|
|
|
|
|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3 血小板计数、血沉测定 |
掌握血小板计数、血沉检查临床意义;显微镜法血小板计数的方法;血沉检查方法。血小板显微镜计数法,注意操作规范,尤其是释液及血液吸量准确。注意溶解红细胞及充池的时间及计数规则,减少误差;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注意干扰因素,如标本有凝块、含有核红细胞、巨大血小板等;魏氏法为ICSH推荐的标准方法,操作中注意血与抗凝剂比例,血沉管必须垂直,实验温度不在18--25℃时,实验结果应校正,并对器材和操作方法提出严格的规定。 |
|
|
|
|
|
|
出血、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1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
掌握出血、血栓性疾病的常用筛检试验(PLT、PT、APTT、FIB、TT)方法。 PT测定是外源凝血因子常用的筛查试验。试验中须严格执行质量控制: 控制好温度、预温时间、检测时间;正常对照;注意事项:采血、抗凝剂、红细胞比积、试剂的ISI;质量控制;干扰因素:标本黄疸、乳糜、高脂、溶血等因素; 报告方式:秒、比值、INR APTT是较为敏感的检验内源凝血因子是否异常的筛查试验,替代普通试管法凝血时间测定:控制好温度、预温时间、严格规范操作,尤其注意标本离心时间及速度、检测时间;正常对照;注意事项:采血、抗凝剂、红细胞比积;质量控制; 干扰因素:标本黄疸、乳糜、高脂、溶血等因素干扰。 |
|
|
|
|
|
|
出血、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2 纤维蛋白原测定 |
熟悉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学评价和纤维蛋白原的临床应用。FIB测定, 亚硫酸钠比浊法为次选方法:制备标准曲线;检测标本:采血、离心、加样、加试剂、比色、计算;注意试验温度、分光光度计波长。 |
|
|
|
|
|
|
出血、血栓性疾病实验诊断3 DIC疾病病例分析讨论 |
由专家主讲止凝血筛检试验在出血性或血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治疗、用药监测的应用;并讨论DIC实验诊断及临床应用。 |
|
|
|
|
|
|
尿常规检验的尿十项测定及干化学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
了解化学试带法测定尿比密的原理及方法;了解冰点渗透压计的工作原理和尿渗量测定的方法;熟悉比重计的构造、使用方法及质量控制;折射仪的工作原理、使用及校正方法;掌握PH试纸法和干化学试带测定尿液酸碱度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综合分析尿液检验结果在临床的诊断应用;以及试带法各种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 |
|
|
|
|
|
|
尿常规检验的尿糖、尿酮测定 |
掌握尿葡萄糖班氏法和干化学试带法的定性检查的方法原理和方法学评价; 掌握改良Rothera法和干化学试带法的尿酮定性检查的方法原理和方法学评价。了解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干扰因素的影响程度。 |
|
|
|
|
|
|
尿蛋白测定、尿沉渣镜检及尿沉渣检验影响因素分析 |
掌握尿蛋白定性、定量检查的方法、注意事项;掌握尿沉渣非染色和染色法显微镜的检验内容和方法;采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根据尿液细胞、管型、结晶及其他有形成分的形态特征,识别并记录其在显微镜一定视野内的数量;并描绘出各种成分的初步形态和结构。掌握尿沉渣标准化方法的标本制备、操作程序、结果报告和质量保证。 掌握尿沉渣中红细胞、白细胞、各类管型、上皮细胞等的形态学变化及意义;了解有关尿结晶的检查方法;了解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检测的原理、结果报告及临床意义以其影响。 |
|
|
|
|
必做 |
|
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 |
掌握脑脊液理学检查的方法及内容;脊液显微镜检查(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细胞形态学检查);脑脊液酸碱度测定、蛋白质检验、葡萄糖测定氯化物测定;熟悉常见中枢神经系统脑脊液检查的特点;了解脑脊液、标本采集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脑脊液酶学、免疫学、病原学检验;脑脊液理学检查(颜色、透明度、凝固性、比密);显微镜检查(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细胞形态学检查);脑脊液酸碱度测定、蛋白质检验、葡萄糖测定、氯化物测定。浆膜腔积液的理学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方法;熟悉:渗出液与滤出液两者理化性质的特征;了解:浆膜腔积液标本采集与保存,免疫学和微生物学检查的内容:浆膜腔液理学检查(颜色、透明度、凝固性、比密);显微镜检查(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细胞形态学检查); 酸碱度测定、蛋白质检验、葡萄糖测定。氯化物测定。 |
|
|
|
|
必做 |
|
血常规测定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 |
了解分析中、前、后的不因素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程度;掌握排除干扰因素的方法及其处理的方式程序;选用特殊例子进行讨论,加深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 |
|
|
|
|
|
|
肠道疾病诊断(粪便化学检验、镜检 ) |
粪便理学检查:观察粪便形状;观察粪便特殊成分;粪便显微镜检查;制备涂片;观察及注意事项;结果报告方式;粪便隐血试验:邻联甲苯胺法和单克隆胶体金法。 |
|
|
|
|
|
|
精液和前列腺液检验 |
精液常规检查方法;了解精液生化成分、免疫学检查;精液理学检查(精液外观、量、液化时间、粘稠度、酸碱度);显微镜检查(精子存活率、活动力、精子密度、精子形态、精液细胞学);掌握前列腺液检查方法;前列腺液检查(理学检查);显微镜检查(磷脂小体、白细胞、红细胞、精子、颗粒细胞、寄生虫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