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请方向

为促进学术交流、优化平台资源共享,实验室围绕主要研究方向设置开放课题和主任基金,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国内外合作与学术交流。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原则,5年内,实验室共设置5批开放课题20项,经费总额25万元。来自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的20名青年学者获得资助。评估期内,实验室取得多项高质量的开放研究成果。在开放基金资助下,发表21篇SCI论文。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南方热带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储备人才科研训练的重要基地,多数开放课题获得者已成长为所在单位的学术带头人或科技研究骨干力量。
    热带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现有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围绕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人体寄生虫病、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常发恶性肿瘤,瞄准国际前沿,结合现有工作基础,开展前瞻性、创新性和特色性的发展要求设立开放课题,主要设有开放课题的研究方向有:

( 1 )重要人体寄生虫病防治研究

以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包括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广州管圆线虫、恶性疟疾原虫和弓形虫等为研究对象,以分子生物学和功能基因组学为主要技术手段,重点开展寄生虫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研究、功能基因组研究、分子疫苗研究和快速诊断技术的研制。

( 2 )热带传染性疾病防治研究

以我国南方重要媒介传染病(登革热)、新发传染病( SARS 、人禽流感)及结核病等再现和新现传染病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病毒致病与免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研究以及筛选,并从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并筛选抗热带传染病药物。

( 3 )抗感染免疫与疫苗研究

主要开展免疫细胞活化及调控机制、免疫记忆细胞形成及免疫记忆影响因素等研究,为疾病治疗和疫苗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我国重点防治的 SARS 、肝炎、登革热、恶性疟原虫、弓形虫和 HIV 等重大热带病为研究对象,开展抗感染免疫基础研究与疫苗开发。

( 4 )病原体分子诊断技术

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主导,针对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结核分支杆菌、淋球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人巨细胞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炭疽杆菌、新型冠状病毒等,开展重要热带病病原分子诊断技术和荧光定量 PCR 检测试剂盒研究、开发、中试及产业化。

( 5 )地区常发肿瘤与肿瘤病毒学

针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发恶性肿瘤(如鼻咽癌、肝癌等),深入探讨其癌变生物学特性与分子机制,建立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筛选平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制剂;探讨 EBV 、肝炎病毒、黑色素瘤病毒等肿瘤相关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

( 6 )热带病防治研究支撑平台

结合相关学科优势,构建病原基因组学和病原蛋白质组学热带病防治研究支撑平台;建设抗热带病海洋药物筛选和基因工程病毒载体平台;建立专门从事重大传染病研究、符合国家生物安全标准的三级实验室;以相关平台为基础,建立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人群血清库、病原资源库、细胞库和基因数据库。

申请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