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方向带头人

吴忠道教授

实验室主任,“虫媒和重要寄生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现任博彩公司排名-博彩公司评级 党委书记。中国地方病协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寄生虫分会常务理事及教育学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医学寄生虫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寄生虫学会理事长和广东省转化医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吴忠道教授长期围绕“寄生虫与宿主相互关系”这一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传染病重大专项、973子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此次也参与佛山市科技局新冠肺炎应急科技攻关专项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PNAS、Theranostics等学术期刊上;主持完成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表达基因谱的研究》获得2002年中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2003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舒跃龙教授

 

“新发突发及输入病原体溯源、监控和传播规律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病毒学报》主编;国家“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中央电视台联合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等7部委共同主办的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科技创新人物”。舒跃龙教授长期聚焦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在Science、Nature、NEJM、Lancet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有3篇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其研究成果入选201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7年获得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2017年以第二完成人的研究成果“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09年获全国卫生应急先进个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在国际上首次发现H7N9、H10N8和H5N6所导致的新发传染病,对于疫情防控和消除社会恐慌发挥了关键作用;(2)在国际上率先研发成功2009年甲流以及H7N9诊断试剂,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关键科技支撑;(3)建立了全球最大最好的流感监测网络,实现了我国基层病原学监测能力零的突破,已成为全球流感防控和新发传染病病原早期快速识别和防控技术体系的重要力量;(4)领导国家流感中心成为全球第五个、发展中国家首个全球流感参比和研究合作中心,跻身全球流感防控领导者行业。

 


 

郭德银教授

 

“烈性和重要慢性病毒致病机制和防治技术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病原生物学教授(二级)。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骨干成员,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领军人才,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人选,2006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4年度“湖北省劳动模范”。主要研究兴趣包括RNA病毒(冠状病毒)感染致病机制及防控新策略,RNA病毒与免疫调控机制,HIV/AIDS基因治疗。主持“十二五”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 重大专项、国家基金委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第六批领军人才项目以及国自然基金委新冠病毒专项应急项目等项目。在SARS冠状病毒研究领域,发现了冠状病毒编码的N7和2’-O-甲级转移酶功能以及参与病毒RNA加帽和甲基化修饰的机制,获得多个抑制冠状病毒的多肽和小分子抑制剂,为研发冠状病毒治疗药物奠定了工作基础。在病毒感染免疫调控领域,发现肿瘤抑制蛋白如PTEN等直接参与干扰素信号通路的调控,揭示多个病毒蛋白通过操控宿主细胞蛋白的功能而抑制病毒感染后的天然免疫反应。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Hepatology、PNAS、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Virology等学术期刊。

 


 

张辉教授

 

“生物安全前沿技术与产品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引进人才,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负责人。长期从事HIV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抗病毒药物开发,研究领域主要是病毒致病的表观遗传学和病毒致病的分子机理。所领导的人类病毒所团队已成功地开发出多个新型的抗艾滋病毒候选药物,国际上首先提出HIV-1病毒“天然内源性反转录”的新概念。在Nature等高影响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论文总引超过18000次。在新冠疫情期间,张辉教授团队全力投入新冠病毒科技攻关,承担了科技部科研应急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项目等多个项目。团队开展替考拉宁抗新型冠状病毒应用研究,并提出替考拉宁药物诊疗建议,该建议已进入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的临床诊疗方案;同时在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冠状病毒纳米疫苗对健康人进行保护。

 


 

田国宝教授

“细菌及其它热带病原体耐药机制和耐药微生态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微生物耐药是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的八大领域之一,田国宝教授一直从事临床细菌耐药与感染研究,先后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等本领域国际顶尖和主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0篇,通讯/第一27篇,参编专著2部,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8项(授权2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优青项目、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面上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珠江新星项目等10余项;作为课题核心骨干参与包括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基金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