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一、临床医学
(一)八年制
1. 专业定位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守护人民健康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临床医学领军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培养目标
造就适应新医科发展需求,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符合《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扎实厚重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坚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强的临床思维、临床诊疗、临床科研等综合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能参与国际竞争、引领未来医学发展的有情怀的名医。
3. 培养规格
学制:8年。按照我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完成本科阶段全部指定课程的学习,通过综合考试,成绩合格,品学兼优者,允予本科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符合进入二级学科培养要求的八年制医学生,临床能力达到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能力考核标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考试,无违法违纪和学籍处理情况者,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可获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1)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等模块课程。通过大类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打好宽口径的学科基础,具备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鉴赏水平;
(2)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即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从整体、组织器官和分子水平深刻理解和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及诊治原理,目标是打造学生宽厚的基础医学体系和创新发展水平。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的身体机能运作主题,目标是打造学生宽厚的基础医学体系和创新发展能力,课程主要以基础医学课程为主。
(3)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掌握临床思维分析方法;对应课程体系中的专业与专业技能发展主题,目标是培养科学思维、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课程以诊断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学等各临床学科为主。
(4)掌握临床流行病学有关知识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培养学生的预防战略和公共卫生意识,使其掌握群体保健的知识与技能;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医学与社会(生物、心理、环境)关系主题,目标是培养生物-心理-社会大医学观念、预防为主观念和群体保健观念,课程以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卫生法学、康复医学等为主。
(5)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医护人员进行专业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疾病预防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医生与病人(家属)的关系主题,目标是培养人文素养、职业态度、职业素养,课程以临床医学导论与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为主。
(6)通过方法学和科研训练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操作技能、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临床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未来具备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具有听、说、读、写能力,并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考试;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医学统计学、大学英语、医学英语、医学文献检索、科研技能训练、临床技能综合训练。
4. 课程体系及基本学分学时
课 程 类 别 | 学 分 数 | 所占比例 | 备注 | |
---|---|---|---|---|
公共课 | 公共必修课 | 39 | 14.2% | 必修 |
公共选修课 | 8 | 2.9% | 选修 | |
专业实践课 | 57 | 20.7% |
| |
专业基础课 | 35 | 12.7% | 必修 | |
专业核心课 | 79 | 28.7% | 必修 | |
大类基础课 | 19.5 | 7.1% |
| |
专业选修课 | 38+29.5 | 13.8% | 基础选修+拓展选修 | |
毕业总学分 (实践教学学分) | 275.5 (113.8) |
核心课程:
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基础解剖学、临床解剖学、组织学、人体功能学、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人体形态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生理科学、实验病原生物学、分子医学技能、医学统计学、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口腔医学、影像诊断学、麻醉医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肿瘤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学、急诊医学、传染病学、临床技能综合训练、基础研究训练、临床实习。
(二)五年制
1. 专业定位
本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符合《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人文情怀、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开拓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提升需求与发展能力的未来高素质临床医师。
3. 培养规格
学制:5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掌握医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等模块课程。
(2)掌握基础医学相关知识,即生命各阶段的人体正常结构、功能和心理状态,从整体、组织器官和分子水平深刻理解和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及诊治原理;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健康与疾病状态下的身体机能运作主题,目标是打造学生宽厚的基础医学体系和创新发展能力,课程主要以基础医学课程为主。
(3)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掌握临床思维分析方法;对应课程体系中的专业与专业技能发展主题,目标是培养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课程以诊断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学等各临床学科为主。
(4)掌握临床流行病学有关知识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与筛查的原则,熟悉医疗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医学与社会(生物、心理、环境)关系主题,目标是培养生物-心理-社会大医学观念、预防为主观念和群体保健观念,课程以医学心理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为主。
(5)具有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医护人员进行专业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健康、疾病预防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医生与病人(家属)的关系主题,目标是培养人文素养、职业态度、职业素养,课程以临床医学导论与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为主。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外语文献阅读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继续提升临床水平需求和能力;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医学统计学、大学英语、医学英语,以及第二课堂中的学生业余科研训练等。
4. 课程体系及基本学分学时
课 程 类 别 | 学 分 数 | 所占比例 | 备注 | |
---|---|---|---|---|
公共课 | 公共必修课 | 39 | 15.5% | 必修 |
通识教育课 | 8 | 3.2% | 选修 | |
专业基础课 | 31 | 12.3% | 必修 | |
专业核心课 | 64 | 25.4% | 必修 | |
专业实践课 | 68 | 27.0% | 必修+选修 | |
专业选修课 | 41.5 | 16.5% |
| |
毕业总学分 (实践教学学分) | 251.5 (105.5) |
|
核心课程:
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基础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分子医学技能、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诊断学、临床解剖学、内科学理论、外科学理论、妇产科学理论、儿科学理论、神经病学理论、传染病学理论、中医学、临床技能培训、内科学见习、外科学见习、妇产科学见习、儿科学见习、神经病学见习、传染病学见习、临床实习。
(四)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10家附属医院,具备庞大的临床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66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71人。拥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含青年项目)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8人、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3名、“973”首席科学家及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1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以双聘等形式聘请了31名临床学科的教授积极推动临床基础融合、2名生命科学或化学的教授参与本团队的教学、6名社会学的教授参与医学人文与伦理学教学。聘请了11名境外或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任客座授课教授。在病原生物学与热带病防治、干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再生、神经疾病基础与神经生物学、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基础、代谢性疾病病理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基础与免疫治疗以及肿瘤免疫等研究领域汇聚高端人才,形成了一支以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师资结构合理,具有明显学科、教学、科研和人才优势的教学团队,体现博彩公司排名 师资队伍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基础与生命科学等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以及国际化视野的特征。
(五)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条件
学院地处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基础医学学科拥有临床医学分子诊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转化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热带病防治研究”和“干细胞与组织工程”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以及多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中心和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平台)。
二、基础医学和基础医学(强基计划)
1. 专业定位
基础医学作为基础学科下的医学门类中最重要一级学科之一,是推进医学创新发展、确保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它是临床医学乃至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是科技创新的“发动机”,事关人民健康和国家战略安全。我校基础医学办学历史悠久,师资丰富,始终秉承中大医科“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医训,传承百年“三基三严三早”教育传统,坚持“生医并重,疾病导向,临床融合,创新引领”的基础医学拔尖人才培养特色。基础医学是我校双一流建设学科,基础医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也是基础医学(陈心陶)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拥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重要的研究和教学基地。本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厚基础、宽领域、高标准、强潜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好奇心,通过本研贯通+个性化培养+国际化培养拓宽全球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2. 培养目标
基础医学专业旨在吸引最优秀的学生从事基础医学研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对接国家健康战略要求、服务国家医学科研创新、支撑公共卫生体系为目标,以强化基础研究、支撑临床诊疗、促进应用转化为方向,以新发传染病防控、慢性病治疗、精准医疗等领域为重点。通过搭建医学生物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等交叉融合的“医学+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组建最优秀的教师团队培养更优秀的新生力量,培养勇于攀登世界医学高峰、促进全人类健康的生物医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造就一批具有全球广阔视野、学术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卓越,擅长学科交叉并具备无限开拓精神,同时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的卓越生物医学科学家。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模式改革,博彩公司排名 同时获批强基计划(基础医学),旨在瞄准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国家生物安全领域),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未来实现原始创新和突破。
3. 培养规格
学制:5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培养过程贯通本博;强基计划优秀学生本科毕业后实行本研贯通培养,开展“5+5”连续培养机制。
(1)有人文关怀、社会担当和职业引领的素养:通过公共必修和公共选修等通识通修课程群的学习,打下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牢固掌握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基础理论:通过学习生物学与基础医学课程群,构建扎实的基础医学科学知识和生命科学知识体系。
(3)掌握基本的预防医学及与医学相关的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通过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及医学拓展课程群,使学生掌握医学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拓宽学生视野和知识面。
(4)构建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的整合课程:改革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打破学科间的知识壁垒,在基础医学课程中构建四大模块群,优化相关课程安排;同时设置临床课程、公卫课程整合模块。
(5)系统强化科研训练,培养科学思维、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递进螺旋式上升的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计、做实基础科研训练(BRT)导师制等,通过全程导师制、开设《医学科研方法》课程、创新性实验设计和开题、不少于一年的专业实验室课题研究和论文答辩等培养训练,引导本博连读,培养未来从事医学研究和教育的领军人才。
(6)有较扎实的临床医学理论知识:通过学习临床主干课程和不少于3个月的临床见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的临床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7)熟练掌握生物医学基本技术和前沿实验技术,有较强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通过相关实验技能类课程的系统学习,全面培育科研学术活动的核心能力所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
(8)有较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大学英语、医学英语、医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及医学信息分析能力。
(9)要求有扎实的生物安全领域知识,熟练掌握生物医学实验技能,以及未来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尤其生物安全领域)的基本能力。
4. 课程体系及基本学分学时
课 程 类 别 | 学 分 数 | 所占比例 | 备注 | |
---|---|---|---|---|
公共课 | 公共必修课 | 39 | 16.1% | 必修 |
通识教育课 | 8 | 3.3% | 选修 | |
专业基础课 | 52 | 21.4% | 必修 | |
专业核心课 | 30 | 12.4% | 必修 | |
专业实践课 | 87 | 35.9% | 必修 | |
专业选修课 | 26.5 | 10.9% | 选修 | |
毕业总学分 (实践教学学分) | 242.5 (88) |
核心课程:
基础医学专业课程实行跨学科模块化课程体系,重基础,强创新。包括通识教育模块、自然科学课程模块、新医科课程模块、创新能力培养模块;在强基计划针对生物安全,增加相关生物安全模块课程。构建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的整合课程,系统强化科研训练,递进螺旋式上升的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设计。核心课程包括: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人体功能学模块、病原生物学模块、医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Python与医学数据分析、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的整合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实验室生物安全、动物实验技术、分子医学技能、基础科研训练、高级科研训练、基础医学综合大实验等。
5.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71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77人,拥有国家重大人计划入选者18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3人,培育院士1人、国家重大人才特支计划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以及其他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此外,还以双聘等形式,聘请了31名临床学科的教授积极推动临床基础融合、2名生命科学或化学的教授参与本团队的教学、6名社会学的教授参与医学人文与伦理学教学。聘请了11名境外或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任客座授课教授。在病原生物学与热带病防治、干细胞生物学与组织再生、神经疾病基础与神经生物学、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基础、代谢性疾病病理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基础与免疫治疗以及肿瘤免疫等研究领域汇聚高端人才,形成了一支以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师资结构合理,具有明显学科、教学、科研和人才优势的教学团队,体现博彩公司排名 师资队伍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基础与生命科学等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以及国际化视野的特征。
6. 教学条件
学院地处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拥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拥有“热带病防治研究”和“干细胞与组织工程”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1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8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还拥有临床医学分子诊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临床与转化医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支持人才培养。另外,还具有基础医学、临床技能和医学虚拟仿真等3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平台),为基础医学教学提供强力支撑。
三、法医学
1. 专业定位
我校法医学扎根中国大地,目前稳居国内高校法医学学科第一方阵,努力迈进世界一流行列,实现中山大学法医学专业在“国家与地方的公共安全需求与法制建设首先想到,社会疑难复杂重大案件首先想到,政法机关招聘高端法医人才首先想到”。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培养面向我国社会公共安全形势及“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需求,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法治建设需要,符合国际法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标准和发展趋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法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法医学检案鉴定能力;具有与委托人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以及法医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及自我提高能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自豪感。
3. 培养规格
学制:5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具备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爱国主义情怀、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具有“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和临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具备临床各科常见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掌握临床思维分析方法;对应课程体系中的专业与专业技能发展主题,目标是培养临床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
(3)掌握法医学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法医学检案鉴定能力;对应课程体系中的医学与社会(生物、心理、环境)关系主题,目标是培养生物-心理-社会大医学观念。
(4)具有与委托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与其他相关司法人员进行专业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承担各种类型一般案例的法医学鉴定,并能对疑难案件做出合理的初步处理。
(5)具有一定的法医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及自我提高能力。
4. 课程体系及基本学分学时
课 程 类 别 | 学 分 数 | 所占比例 | 备注 | |
---|---|---|---|---|
公共课 | 公共必修课 | 39 | 14.6% | 必修 |
通识教育课 | 8 | 3% | 选修 | |
专业基础课 | 70 | 26.1% | 必修 | |
专业核心课 | 65.5 | 24.4% | 必修 | |
专业实践课 | 58 | 21.6% | 必修 | |
专业选修课 | 27.5 | 10.3% | 选修 | |
毕业总学分 (实践教学学分) | 268 (58) |
|
核心课程:
(1)临床医学和临床操作技能课程:包含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
(3)法医学专业理论课程:包含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分析学。
(4)法医学专业实践与创新实验课程:包含法医学综合技能训练、法医学专业实习以及法医探索实验。
5. 师资队伍
目前我系拥有一支高素质、专家型的教学、科研、司法鉴定团队,并已步入省级教学团队行列。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2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2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中山大学引进人才4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拥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主任法医师12人,副主任法医师7人。骨干教师全部获得博士学位,50%以上教师均有国外留学经历。目前,我们正按照国家级法医学教学团队的标准加强与完善教学团队建设。
6. 教学条件
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司法鉴定”三位一体的法医学教学特色,充分利用我校“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法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司法鉴定机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广东省法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法医学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法医学教学与转化医学产学研平台,围绕当前法医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凝练科学问题,依据证据学的逻辑要求和法医学的科学证据属性,将法医学科迄今无法阐明或未解决的、以及碎片化的理论成果或技术进行系统的验证与整合,解决我国目前公共安全领域中涉及法医学的重大理论或鉴定技术难题。充分发挥中山大学 “三基、三严、三早”的优良教学传统,构建适应法医学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形成“课堂、产学研基地、公检法 实习基地”三阶段培养模式,切实保证高水平创新性法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了以学科建设促进本科教学水平、人才培养又为学科建设不断补充和增加新的驱动力的作用。